新疆昆仑山景区

烤全牛

发布时间:2025-05-11 访问量:7

在《历代西域诗抄》中,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诗作《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》中,就提到了烤全牛。诗中说:“琵琶长笛齐相和,羌儿胡雏齐唱歌,浑炙犁牛烹野驼,交河美酒金叵罗,三更醉后军中寝。无奈秦山归梦何”。“浑炙犁牛”,就是“烤全牛”。
      从岑参写诗到现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这说明烤全牛在新疆至少也有1000多年。那么,当时新疆有牛这类家畜吗?据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记载:这里的民族“庐帐而居,逐水草,颇知田作。有牛、马、骆驼、羊畜,能弓矢,国出良马”。这说明新疆早在两千年前,养牛业和其它家畜业已具有相当规模,这为烤全牛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。
烤全牛在新疆的一道名馔,在策勒的历史尚没有文字记载,据传承人买买提亚生·艾合买提回忆,在他的爷爷辈就听说策勒县有过烤全牛的习俗。当地老人说,解放前,有钱的地主巴依烤过全牛,解放初期,在市面上还可以见到,文革以后就很少见到。90年代又出现了,当时生意很好,近几年又难以见到。
全牛的烤制技艺主要有:牛的选择、宰杀、涂抹调料、整形、烤炉的设置、加温和燃料的选择、放置烤炉、烤制的时间等多项整套工艺。烤出来的全牛味香肉嫩,富有营养。
全牛烤制和烤全羊的做法上有相似之处,但有区别,烤全羊要保留羊头,但烤全牛却不要头,原因是牛头较大,一般不易烤熟;二是当地群众没有吃烤牛头的习惯;三是烤全羊的成本较低,而烤全牛的成本较高;四是烤全牛要有专门的设备,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完成的,所以显得珍贵和稀罕。
当地的维吾尔族在举行婚礼或是招待重要客人都喜欢用烤全牛待客,以炫耀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,同时,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,所以能吃到烤全牛被认为是一件荣耀的事情。
“全牛烤制”其工艺较复杂,要求严格,风味独特,在全国来说也是少见的肉类烤制品种,这在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饮食结构、饮食品种和饮食的历史文化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。在中国历史上,少数民族用烤制方法烹饪家畜和野兽的方法很多,但使用调料烹制的方法却很少,而烤全牛却是用了姜黄、胡椒、鸡蛋等调料,使肉香而嫩,这在研究少数民族的肉类烤制技艺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。
牛肉具有含脂肪率低,营养丰富、味道鲜美等优点,用烤制的方法烹饪全牛,更具有营养性和营养的价值。
烤全牛是维吾尔族在婚礼、待客习俗中,常用的食品,以显示规格和身份,这在研究维吾尔族的民俗活动中,具有较大的价值。
烤全牛在新疆属于稀罕和珍贵的食品。同时烤制技艺要求严,还要有一定的设备和人力、财力,没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,是难以完成的,因而推广和普及受到了限制,烹制技艺也只有少部分人掌握。目前在新疆的天山南北,能烤全牛的真是微乎其微,在和田地区也只有在策勒县有人会烤,所以显得珍贵,若不采取保护措施,这项传统烤制技艺将会濒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