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昆仑山景区

昆仑文化

发布时间:2025-05-14 访问量:95

昆仑文化——万山之祖 中华根脉

文化认同感、国家归属感、民族凝聚力

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合流的源头之一,昆仑文化在历史传承演变中,以固态和活态两种形式在多地域流动扩衍、传播发展,成为凸显不同时代中央政权管辖边界扩展、多民族祖脉追忆和中华民族不断凝聚的象征,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,承载着历代王朝合法性确认、政治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、祖脉文化认同等多重文化涵义。

 

昆仑神话——中华文明的根基之一

昆仑神话作为一种远古的精神象征和文明记忆而存在,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之一。

昆仑神话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演变,一方面通过古籍文献得以保存和流传,如《山海经》《穆天子传》《庄子》《楚辞》《淮南子》等都对其有较多描写;另一方面在民间口口相传,成为了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当代,昆仑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。

昆仑神话是现实地理的折射表述,现实昆仑则是神话昆仑的神圣延续。昆仑神话是昆仑文化的基础和源泉,包含了众多著名的神话传说,我们耳熟能详的“女娲补天”“夸父逐日”“后羿射日”“西王母不死药” 等神话,都“发生”在昆仑山。这些是各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,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提供着思想源泉和强大精神动力,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。

 

昆仑神话之精神淬炼

以民为本、厚生爱民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

在以昆仑神话为代表的昆仑文化影响下,“昆仑”作为一个宏大文化意象,早已深深沉潜到历代先贤智者、文人墨客的集体无意识层面,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共同的审美意象。

昆仑神话中的人文始祖,或开天、或造人,或救民水火、存亡续绝,都是以伟大的力量和情怀关怀人民、关怀民生,这是中华文化中最基本的精神。“共工与颛顼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维绝”,从此“地不满东南”,江河泛滥。于是女娲挺身而出,“炼五色石以补苍天”,从此“苍天补,四极正”,尤其是“颛民生”。射日的后羿不惜触怒天帝,宁可牺牲自己神力、放弃神祇身份,只为还日月有常、万民安生。这种不顾艰险、不怕牺牲、解除苦难、为民造福的担当,是中华民族民本思想的生动体现。

传统民本思想传承发展与超越升华的逻辑中,构筑起“以人民为中心”思想的当代形态,形成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的初心使命。